2022-5-17 來源: 中國海事
每年夏秋兩季,我國沿海地區都會遭受臺風的侵襲,臺風引發的狂風、暴雨和風暴潮等災害嚴重威脅水上從業人員的生命、財產安全,極易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。下面,珠海海事局海事事故調查研究工作室帶你瞭望臺風引發的風災事故。
01
“天鴿”,風力最強達15級(48米/秒)
2017年8月23日,強臺風“天鴿”登陸珠海,登陸時恰逢天文大潮,給珠海、香港、澳門等地區帶來重大破壞,造成了68.2億美元經濟損失,引發珠江口多起船毀人亡事故。
23日約11時許,珠江口桂山引航錨地錨泊船“R“輪(載鋼材5100噸)走錨失控觸碰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02#風力發電機基座,導致貨艙進水沉沒,造成5人死亡、3人失蹤,直接經濟損失約1246萬元。
23日11時,珠江口13ZH錨地錨泊船“B”輪走錨后觸碰桂山油庫碼頭,造成該輪貨艙受損,桂山油庫碼頭棧橋、橋墩相關管線、電纜受損,殘留油管的少量重油泄漏,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約4800萬元。
23日約11時49分,“XK”輪走錨失控,觸碰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31#風電機基座,船舶中部斷裂,船首部分傾覆,船尾部分向北漂移。約12時50分,船尾部分觸碰青州島南側礁石,直接經濟損失約2300萬。
02
“彩虹”,登陸時風力15級(50米/秒)
2015年10月4日,第22號超強臺風“彩虹”登陸廣東湛江,造成嚴重災害和損失,導致我國至少31人死亡,經濟損失達270億元以上。
4 日,鹽城籍干貨船“YD”輪在湛江港8號錨地拋錨防臺期間,因貨艙進水于14時左右沉沒在該錨地東側水域,船上7 名船員全部落水,6 人獲救,1 人死亡。
4日13時,泉州籍多用途船“ASJ”輪,防臺時走錨擱置于寶鋼湛江鋼鐵基地輔料碼頭護坡上,直接經濟損失約800萬元?! ?/span>
4日13時,“YGT”輪,在湛江港61#浮標東南約300米附近水域發生風災事故,船舶沉沒,船上4 名船員全部落水,1人獲救,3 人死亡?! ?/span>
03
“威馬遜”,風力最強達18級(72米/秒)
2014年7月18日,第9號超強臺風“威馬遜”以70米/秒的顛峰強度短暫登陸海南后,以62米/秒的強度登陸廣東徐聞,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,僅對我國就造成至少88人死亡、經濟損失443.3億元。
案例警示
事故調查發現,以上事故存在以下共因:
1.臺風往往強度大,移速快,導致天氣、海況迅速惡劣,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。
2.未謹慎選擇航行避臺或者到防臺條件更好的錨地進行防臺。
3.防臺工作部署不充分或應急處置不及時。
4.公司在指導船舶防臺方面存在不足。
那該如何防風呢?
海事安全提醒
船舶防臺時切記
1.堅持以防為主,防抗結合,以避為要,避救并重方針,在臺風來臨前做好各項防臺措施;
2.提前收集氣象預警信息和航行安全信息,結合本船實際,科學、謹慎選擇防臺水域和措施,密切跟蹤臺風動態,根據氣象海況變化及時調整防臺措施;
3.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,充分部署防臺工作,強化應急值班和巡查檢查,及時發現、處置突發狀況;
4.航運公司應建立健全船舶防范臺風等惡劣天氣須知文件或相關制度,加強船舶防臺工作的指導,保持有效的船岸聯系,強化船員防臺技能等有關培訓;
5.船員應嚴格落實船舶防范臺風等惡劣天氣須知文件或相關制度,按照防臺預案要求落實各項防臺措施,包括臺風來臨前對主機、車、舵、錨設備等航行設施和助航儀器進行全面檢查,確保隨時可用,對貨物、甲板活動設備、部件進行綁扎固定,對艙蓋進行封艙,關閉甲板水密開口,對壓載艙進行壓載,適時對船舶風暴壓載艙進行壓載等;
6.錨泊防臺應選擇水深適度,底質合適的遮蔽錨地或水域下錨,與他船保持安全距離,錨位盡量遠離海上風電設施、島礁、碼頭、棧橋及養殖作業區;
7.船舶應加強堵漏、救生、溢油等應急演練,遇險時要及時上報海事管理機構,及時有效處置險情,科學、有序組織人員逃生轉移。
8.如安全可行,盡量避免船舶進入臺風“危險半圓”范圍。
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  |  交通運輸部  |  商務部  |  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  |  工業和信息化部  |  生態環境部  |  海關總署  |  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  |  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  |  中國船級社  |  中國船舶新聞網  |  中國船東協會  |  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  |  中國物資再生協會  |  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